灵游攻略网将带领大家一起认识惠普dv1000声卡驱动,希望可以帮到你。

电脑的串行口是干什么的

电脑的串行口是干什么的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电脑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

COM2。你到计算机后面能看到9针D形接口就是了,有时我们也称它为RS-232接口。现在有很多手机数据线或者物流接收器都采用COM口与计算机相连。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简称USB,是目前电脑上应用较广泛的接口规范,USB接口是电脑主板上的一种四针接口,其中中间两个针传输数据,两边两个针给外设供电。USB接口快、连接简单、不需要外接电源,同时对外设有良好的兼容性,最多可连接127台外设。USB有两个规范,即USB1.1和USB2.0。

USB接口可以连接音箱、调制解调器(Modem)、数码相机、显示器、游戏杆、扫描仪、鼠标、键盘等外围设备,使得这些外设可以进行热插拔,即不关机插拔USB设备。

串口一般用于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设备。比如通讯方面的设备。并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设备。串口比较小,有突出的针露在外面。并口一般比串口要大,通常是红色的,有两排小孔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 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

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字节)数据。

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受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位的数据。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并口快。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

我可以解释一下,首先说跟什么有关呢1.位数,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有多少位数据在传输,位数越多,则越快(你可以理解为汽车的车道数,肯定是车道数越多,同一时间可以通过的车辆数也越多).串口只有一位,而并口呢则有许多位

2.传输频率,也就是一秒钟可以传输多少数据.频率越高,则越快(可以把它理解为车速,是不是车速越快,通过的车辆数越多呢对吧).

=位数*传输频率

毫无疑问,位数肯定是串口少,而并口要多得多.但是传输频率呢,从计算机的发展角度来说吧,以前的时候计算机串口和并口的传输频率并无多少差异,所以并口的要远高于串口的,而后来串口和并口的传输频率分开了,串口的频率提高了特别多,以至于并口位数多的优势已经被串口频率高的优势完全压倒了.所以串口的就比并口快了.

从主机背面的接口中可以看出一二,早期的计算机遗留下来的串口(9针两排的接口)就要比并口(25针两排的接口,主要用于接打印机)慢很多,因为它们频率相差无几.而串口硬盘就要比并口硬盘快很多,因为它们的频率相差太多了.

新手必看

新手必读……电脑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帮忙来贴一些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吧)

形形色色的主板接口(转)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虽然成文时间较早,但做为基础知识来看还是不错的……

由于成文时间早,介绍的可能不全面,欢迎坛友们补充和完善

随着PC扩展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可连接外设的增多,如果采用非标准化的连接规范必然造成信息在、时序、数据格式以及类型等方面的不匹配,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外部接口标准,标准PC的外部接口通常包括串口、并口、PS/2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音频接口和VGA接口等,在本文和后续文章中将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在本文中将向大家介绍主板集成的外部接口。

一、并行接口(Parallel Port/Interface)

并口采用25针的双排插口,除最普遍的应用于打印机以外,还可用于连接扫描仪、ZIP驱动器甚至外置网卡、磁带机以及某些扩展硬盘等设备, 下面我们简单看看并口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后来IBM又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 Intel、 Xircom 及Zenith于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型并口),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较高数据传输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EPP的推出,1992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被称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并口标准,和EPP不同,ECP是专门针对打印机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1994年的IEEE 1284涵盖了EPP和ECP两个标准,但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和ECP这两个标准,而且我们可以在CMOS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二、串行接口(Serial Port)

在早期的PC系统中串口的物理连接方式有9针和25针两种方式,通过额外的子卡挡板与电脑连接,如下图所示

随着PC技术的发展,25针的串口逐渐被淘汰,目前串口都采用9针的连接方式直接集成在主板上。一般的PC主板都提供两个串口。

标准的串口能够达到最高115Kbps的数据传输,而一些增强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强型串口) 、Super ESP(Super Enhanced Serial Port,超级增强型串口)等则能达到46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虽然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总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我们经常在使用中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在COM1上安装了串口鼠标或其他外设,就不能在COM3上安装如Modem之类的其它硬件,这就是因为IRQ设置冲突而无法工作。这时玩家们可以将另外的外设安装在COM2或4。

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1. 简介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电脑上的USB接口是一个包含四条金手指引脚的扁平接口(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剖开USB外设的数据线,可以发现其内部共有四条线,其中两条负责供电而另外两条负责数据的传输,如下图所示。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A”连接头表示“上流”至电脑;“B”连接头表示“下游”到外设。这样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和定义就避免了连接上的混淆和困扰。

2. USB接口的性能特点

●热插拔,使用方便

USB接口真正实现了热插拔,在安装硬件时再也不需要象串口或并口这样经过关机-连接-开机-装驱动程序-重启这样的繁琐过程,真正实现在开机状态下的PnP(即插即用)。而且USB接口都有自己的单独保留中断号(由USB驱动程序自动分配,并在USB设备拔出后自动收回),不会和其他设备竞争有限的资源,可免去许多配置的麻烦。

●带宽大,快

USB1.1协议允许1.5Mbps和12Mbps两种数据传送规格,这大概是标准串口的100倍(115Kbps)以及标准并口的10倍,而新的USB2.0协议已经可以提供速率为480Mbps的高速传输。

注:1Mbps=0.125MB/s

●可连接设备多

USB接口理论上可以通过USB Hub采用菊花链的形式扩展连接127个设备,节点间的有效距离为5 米,通过USB Hub可以将有效距离延长至30米。但注意采用USB Hub扩展接口时最多只允许5个Hub的级联而且有30米的有效距离限制。

●简单的网络互连功能

可以利用USB接口来实现双机互连以交换简单的数据资料,组建最简单的对等网。

必须指出的是,USB2.0功能的实现要求硬件和软件同时支持,它包括主板的USB主控芯片和操作系统都要对USB2.0提供支持。就目前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目前只有Win2000和WinXP能够提供对USB2.0的完整支持,在其它Windows操作系统下虽然系统可以识别USB2.0设备,但无法以高速模式运行,而包括Linux、MAC OS和BEOS在内的非主流操作系统目前也开始提供对USB2.0的支持。

3. USB接口相关问题集

●我的硬件是否支持USB接口?

开机时进入CMOS设置界面,打开BIOS设置中的USB接口选项(Enable)。如果没有相关选项则需要升级BIOS或说明主板不支持USB接口。现今的主流主板都提供对USB接口的支持。

●我的操作系统是否支持USB接口?

以主流的Windows为例,在“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查看是否有“USB Host Controller”和“USB Root Hub”的相关项目,如果有则说明你的操作系统已经支持USB接口,如果没有则说明需要升级添加USB接口驱动程序或你的操作系统不支持USB接口。如下图所示

●我的主板没有集成USB接口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手动添加一块PCI接口的USB控制卡(一般自带2~4个USB接口),就像安装声卡或者显卡一样插上再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就可以了。

●怎样使我的USB键盘在DOS下能正常使用?

要使USB接口的键盘(或鼠标)在DOS下正常使用,必须在CMOS设置界面中选择USB Legacy——Enable,以支持USB键盘或鼠标在DOS下面的正常使用。

正是基于USB接口具有一些传统接口无法比拟的优点,我们完全可以期待USB将会取代并口、串口以及键盘、鼠标所使用的PS/2接口,而成为新一代统一的接口标准。

四、IEEE1394接口

1. 简介

说到如日中天的USB接口,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一个有力竞争者——IEEE1394接口。

假如你曾经玩过DV,那么你一定听说过“FireWire”这个术语——或者被称为索尼“i.Link”以及“IEEE1394”。

IEEE1394接口最初由Apple公司提出(称为“火线”技术)并在1995年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式制定为总线标准,它与USB接口在外形以及大部分功能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点。IEEE1394目前有两个版本,即通常所使用的IEEE1394a和发展中的更高速的IEEE1394b。

IEEE1394通常有两种接口方式,一种是六角型的六针接口,另一种是四角的四针接口,其区别就在于六针接口除了两条一对共两对的数据线外还多了一对电源线,可直接向外设供电,多使用于苹果机和台式电脑,而四针接口多用于DV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如果剥开IEEE1394接口的数据线,我们就能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内部结构:

2.性能特点

●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需设置设备ID号,从Win98 SE版本的操作系统开始内置IEEE1394支持核心,无需驱动程序。

●数据传输快,IEEE1394a高达400Mbps,后续的IEEE1394b标准可将提升到800Mbps、1.6Gbps甚至3.2Gbps。

●自带供电线路,能提供8—40V可变电压,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也达到1.5A左右,因此它能为耗电量要求小的设备进行供电。

●真正点对点连接(peer-to-peer),设备间不分主从,可直接实现两台DV间的数据传输或是多台电脑共享一台DV机,而且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直接将IEEE1394接口DV机中的图像数据保存到IEEE1394接口的硬盘中。

当前我们应用最多的是带宽400Mbps的IEEE1394a接口,与其相比,正在发展中的IEEE1394b接口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长途数据传输。今年初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推出了业界首款IEEE1394b器件TSB81BA3,不仅将上一代 1394a的加倍到800Mbps,而且还将通信距离增加到了100米,而如果采用石英类材料的光纤的话,则传输可以达到1.6Gbps,将来还有望提高到3.2Gbps。从而可确保在高速数据传输与多媒体网络中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

五、键盘、鼠标接口——PS/2

相信玩家们早已经没有使用COM端口的鼠标键盘了吧?现在我们使用的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注:1 空2 键盘、鼠标数据信号 3 +5V(驱动控制芯片和LED指示灯) 4 地 5 空置 6 键盘、鼠标时钟信号

现在装机使用的比较多的主流主板有哪些?随便说几个。

电脑主机板是整台电脑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整个主板的控制中心主板芯片组,是整块主板的心脏,486时代的主机板芯片组群龙纷争,到586时代,随着业界老大Intel 430FX芯片组的横空出世,其他主板芯片组生产厂商一下都黯然失色了,Intel的主板芯片组稳定、兼容性好(当时都是Intel自家的CPU),快,一下子占领了80%的市场,其他主板芯片组的生产厂商只剩下台湾的VIA、SIS、Ali等少数几家苟言残存,Intel在430FX后又推出了VX、HX、TX等一系列成功的芯片组,当时如果买586级别的主机板,关心的不是该买Intel的还是VIA的,而是该买HX还是TX,后来PII时代Intel更是推出了史诗般的产品440BX,这块IT界技术寿命最长的集成电路直到现在仍然是市场上的主角,整整两年BX芯片组热销不断,不知道这个“BX神话”还要持续多久。但也正是BX的辉煌造成了Intel的麻痹大意,认为整个主板界惟我独尊,BX服役两年一直没有很好的接班人,810根本不能算主流,这种整合芯片组对零售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820又麻烦多多,一会儿搭配的RDRAM是天价(价格为在同等容量SDRAM的价格后加一个0),一会儿来了个只支持PC100的MTH,还没卖几块板子就被发现不能再卖了,出的问题还不小,只能回收,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台湾主板制造商,反正是Intel贴钱,自己乐得做一个好人,先是发布声明说自己的主板没问题,说自己的工程师已经修正了错误,然后又开出很优厚的条件给消费者替换,这样自己的形象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成了大好人,最后所有的气都只能撒到Intel这个倒霉蛋上。就在Intel出这乱那乱的时候,台湾的VIA(威盛)却在不声不响完善自己的产品,悄悄的蚕食Intel的市场,99年VIA APOLLO 133芯片组一炮打响,一改以往VIA的颓势,2000年初APOLLO 133A芯片组又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Intel毕竟是Intel,马上调整自己产品线,推出了810和820的混血儿815(E),力图重夺市场,使主板市场一片纷乱,我们还别忘了AMD这个主角,自K7以来,AMD自立门户,创立了SLOT A架构,现在又是SOCKET A,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把目前市场上能买的到的主流主板做一简单归类,加以分析,希望能给准备购机的读者做一参考。

一、INTEL BX篇

BX是市场上的老将了,凭借它的稳定、高效一直是热销产品,虽然不能支持很多新技术,但它仍是最快的主板,而且各大主板制造商不断完善BX主板的周边功能,使BX实现了对部分新技术的支持,如DMA66,今天在这里列举的BX主板都是带有附加DMA66控制芯片的板子。

1. 华硕CUBX 华硕主板名字凡是以CU开头的代表是SOCKET 370接口的,这块CUBX应该算是华硕BX主板的终极产品了,6条PCI、4条DIMM、5个USB、DMA66控制芯片……能用上的新技术都用上了,BX主板能做到这个样子也已经是江郎才尽了。这块主板秉承华硕一贯的优点:稳定、性能出众。实际使用感觉就是一个字:爽。就是价格稍微贵了一点,但我想追求稳定用户是不会介意的。总体评价:一块出色的主板,稳定高效,如果你钱多的话,又钟情于BX主板,那买它没错。

2. 技嘉BX7+

这是技嘉第二块附带DMA66控制芯片的BX主板,蓝色的电路板看上去很舒服,上一块是BX2000+,SLOT 1 架构,现在市场已经不多见了,技嘉主板的超频性能都不是太好,对非标准外频如75、83、124等支持的很不好,BIOS设置中也没有软超频选项,但稳定是技嘉主板的优良传统,况且现在高主频CPU可超的余地已经很小,使用电脑更多的是要稳定,技嘉BX7+提供了很好的稳定性,如果你的电脑是用来做一些负荷大,时间长的工作,如3DMAX渲染,超量的数学运算,那就非这块主板莫属了。

3. 微星BX MASTER千禧星

不知什么原因,一贯在新产品上喜欢抢先的微星这次却没有SOCKET 370接口并附带DMA66芯片的主板,我们只能介绍一下这块SLOT 1架构的BX产品。实际上这块主板的原型是微星以前的一块经典BX主板6163的改进型,这块主板的做工精良,不过还是有微星的老毛病:挑内存,常常会发生把单条双面128M内存识别成64M,所以买微星主板朋友最好带好内存试一下,由于现在的市场是SOCKET 370接口唱主角,所以这块主板现在买的人并不是很多。

4. 磐英BX7+

磐英这块主板的名字和技嘉BX7+一模一样,购买时别搞错了,也是一块终极BX主板大作,采用磐英的专利技术AGP SUPER2,保证AGP槽有充足的电流,使一些大功率显卡能稳定工作。该板有个显著的特点:主板上附加了DEBUG卡,电脑装完了点不亮,怎么办?这时DEBUG会显示一个数字,从说明书上查出该数字所对应的故障原因,这比微星的D-LED技术直观多了,而且报告也很准。随这块主板还附送Norton软件包,有最新版的Norton 杀毒软件以及Norton Ghost硬盘复制工具,很超值。

这些主板都是很成熟的产品,性能稳定,功能齐全,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工作都能提供上佳的性能表现,除了上133外频的CPU时有可能会造成显卡工作不稳定之外,其他几乎没什么缺点,价格一般在1100_1200元之间。

二、VIA APOLLO 133(A) 篇

VIA以前给人的印象总是技术落后,兼容性不佳,BUG多多,但自从APOLLO 133(北桥为693A)上市以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APOLLO 133芯片组以其支持133外频和DMA66两大卖点,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一些原来Intel的铁杆兄弟如华硕、技嘉、微星等主板制造大厂相继推出了APOLLO 133芯片组的主板,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2000年初,随着APOLLO 133A(北桥为694X)的大量出货,依靠其AGP 4X的卖点,现在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Intel了,许多杂志上发烧级的配置主板都推荐使用APOLLO 133A为芯片组的主板。下面列举的主板大部分是采用APOLLO 133A芯片组的370接口的主板,支持以下特性:133外频、DMA66、AGP4X。值得一提的是目前VIA的驱动做得很好,最新的VIA 4in1 4.24a版驱动已经相当成熟,所有VIA芯片组的主板都通用,一次安装就完成,而象Intel 815(E)却要重启两次才能安装完,而且顺序不能搞错了。

1. 华硕P3V/133

这是华硕首次正式以主流名字命名的非Intel芯片组主板,采用APOLLO 133(693A+596B)芯片组,现在市场上只卖700元不到,很实惠,使用这块主板一定要升级到最新的BIOS,因为它的第一版BIOS很不成熟,超频也极不稳定,但在升完BIOS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华硕主板了:稳定、流畅、兼容性好。这块主板采用了大量硬跳线设置,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缺点就是PCI槽少了一点,ISA槽多了一点,但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是足够了。华硕在这之后又推出了P3V/4X,采用694X芯片组,但据用户的反映,性能不是最佳,稳定性也一般,这里就不推荐了,华硕的重头戏是下面这块CUV4X。

2. 华硕CUV4X

这块主板的芯片组是694X+686A,SOCKET 370接口,CPU设置采用华硕专利的软跳线JumperFree,功能齐全,尤其是它的AGP插槽采用AGP Pro设计,这在目前的家用级主板市场上是绝无仅有的,AGP Pro的好处是为一些大功率的显卡提供了稳定的电流供应。这块主板使用的感觉还是一个字:爽。快,兼容性好,照例随板附送华硕的主板健康软件和OEM版的PC CILLIN98。缺点就是价格贵,是市场上少数几款售价超过1000元的用APOLLO 133A芯片组的主板,不过,你有钱的话就别再犹豫了,买它吧。

3. 微星 MS-6309

微星6309的芯片组是694X+686A,SOCKET 370接口,笔者自己也在用这块主板,它做工严谨,用料十足,CPU 设置采用微星本家的CPU PLUG &PLAY,主板上有D-LED报错灯。与绝大多数的主板不同的是它采用AMI的BIOS,而非AWARD。不过在使用中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超频过头点不亮的话,就只能开机箱短接跳线清BIOS了。不象一些主板可以按住某个键开机,恢复默认设置。总的来说,这块板的性能表现还是很不错的,1.6版以前的BIOS不能正确识别赛扬II,甚至有可能烧毁CPU,必须升级。现在最新的BIOS版本为1.7。

4. 技嘉6VX7-4X

技嘉的这块主板目前销量很大,因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6VX7-4X都集成CT5880声卡芯片,售价为960元左右,很实惠。主板上采用DIP调节开关设置CPU频率,和微星6309一样,使用了AMI的BIOS,不过在BIOS中没有软跳线设置。这块主板出于成本考虑没有使用技嘉专利的双BIOS,不过和所有技嘉主板一样,都装有AGP防松搭扣,可以防止AGP显卡的松动,很实用。追求稳定的用户选这块错不了。

5. 梅捷7VCA

梅捷这块7VCA主板也是采用VIA APOLLO 133A芯片组的精品之作,这块主板的最大特色是采用图形界面的开机画面,一改一般主板死气沉沉的自检画面,内存、硬盘等各项设备的情况一目了然,CPU的频率设置采用BIOS软跳线设计,这也是梅捷的一贯传统,不过由于梅捷在台湾只能算是二线厂商,在大陆的宣传攻势也不如其他几家主板那样猛烈,所以在卖这块主板的商家并不是很多,但不可否认,这块主板的的确确是一块精品,值得您的选购。

6. 大众FA11

提到VIA就不能不提大众,大众是VIA的控股集团之一,和VIA的关系不可谓不密切,每次VIA的芯片组一发布,大众总是第一个响应,相应的大众的VIA芯片组主板性能总是高人一筹,在各方面的测试中,大众主板的性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大众在VIA主板的制造和研发方面的确有自己的一套,笔者以前用过一块大众的VA 503+(MVP3)主板,在几次BIOS更新后无论是兼容性还是都堪称一流,甚至让向来和VIA主板水火不容的S90声卡在WIN98下正常工作,实在是厉害。同样这块FA11也不会让您失望的,代表着VIA芯片组的最高性能表现。

这些采用VIA APOLLO 133(A)芯片组的主板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当红小生,价格一般在900_1000元之间,品牌质量都有保证,性价比很高,不过VIA芯片组的执行效能还不是很理想,和BX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但对付普通家用、学习、游戏都已经是足够,装机商业乐于推荐这些主板,因为利润空间比BX要大,而且在一块杂牌BX主板和一块名牌VIA主板之间,用户往往更看重品牌,更愿意选择名牌。另外这次VIA的兼容性还是很让人满意的,能和各种显卡和平相处,当然前提是别忘了装VIA 4in1驱动。

三、Intel 815(E)篇

Intel的815(E)芯片组本来并不会出现在Intel的产品线中,是820的惨败才生出815这个混血儿,不过这个混血儿倒是面面俱到,PC133、AGP4X、DMA66/100……现在流行什么就支持什么,不过815(E)主板不能上老赛扬,只能用赛扬II和铜矿,815(E)集成Intel I752显卡,不过以I752的性能只能应付日常办公之用,经常要使用3D加速的话还是要用外加的显卡,815(E)目前的市场售价比较贵,最便宜的要1200多,一般都要1350_1600元。815和815E的区别在于后者支持DMA100而前者不支持,下面介绍的主板都是采用815E芯片组的主板。

1. 华硕CUSL2

华硕总是给人以王者的风范,这块CUSL2处处透着唯我独尊的气势,ASUS CUSL2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是目前唯一拥有两条CNR插槽的主板,第六条PCI插槽的宽度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二,夹在两条CNR中间,虽然有些怪,但却能保证所有的插槽都能用,815E都集成了AC97声卡,但华硕却把它剔除了,的确,在笔者看来AC97声卡“不配”做在815E主板上,不过为了市场需要,华硕也发布了含AC97声卡的CUSL2,价格也要贵上几十元。CPU频率设置方面,CUSL2可以用硬跳线,也可以用BIOS软跳线。和CUV4X一样,这块主板的AGP插槽也做成AGP Pro。另外,当CPU频率设置过高导致系统无法自检时,主板会默认为安全设置,BIOS会跳出一个CPU 配置窗口让你重新设定,这个功能很有用。这块主板还支持华硕最新的Asus Live Update,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在线升级BIOS,DOS即将消失,这项新技术的推出实在是太及时了。不过这块主板的售价比较贵,但我想真正的发烧友是不会拒绝这块精品的。

2. 技嘉6OXM7E

技嘉这次也出手不凡,虽然主板的名字很难记,但并不影响它的实力,双BIOS、STR等技嘉的独门绝活都用上了,板上集成了CT5880声卡芯片,效果很不错,从来不提超频的技嘉这次也羞羞答答的玩起了超频,不过是通过WINDOWS下的一个超频软件EasyTureIII来设置,另外技嘉也有自己的在线升级BIOS软件:@BIOS。由于集成了声卡,所以售价要超过1500,不过还有一个选择:6OXM7E-1,是这块版的简化板,声卡为AC97,没有双BIOS和STR,其他都一样,售价也便宜多了。是个实惠的选择。

3. 微星815E Pro

微星的这块815E Pro是较早上市的一块815E主板,性能一般,而且微星一贯挑内存的毛病还是没能改掉,而且BIOS中的CPU 外频设置只能在66-100,100-133,>133三个频段内设置,要突破频段则要用硬跳线来设置,不过总体来说这块主板还是比较稳定的,做工精良,用料十足,其AC97音效也很不错。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没有散热片,高温下工作不是非常稳定,作为微星的第一块815E主板,还不够成熟,相信微星会在以后的产品中加以改进的。

4. 升技SE6

升技SE6是最早上市的815E主板,也是售价最便宜的815E主板,只要1200多元,使用升技专利的SOFTMENU II软跳线设置CPU频率,没有频段的限制,声音部分采用AC97解码,也可以外加声卡,总体而言,这是一款中规中矩的主板,没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地方,运行效能也属中游水平,不过其超低的价位倒是很有吸引力,也使它的性价比显得很高,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815E主板目前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高,集成的I752显卡也有如鸡肋,以815E和VIA694X的差价已经足够买一块TNT2 M64显卡了,性能比I752不知要好多少。由于I752的显示输出占用了一个COM口的位置,所以COM2要从主板上接出到后挡板上,不是非常方便。另外由于815E太新了,连WINDOWS 2000也不能识别,要安装专门的驱动程序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而且安装的顺序也不能搞错,先装WINDOWS INF PATCH,重启后再装DMA驱动和其他部件的驱动,不如VIA 4in1一次搞定那么简单。

四、AMD 篇

AMD自从推出K7以来,就开始我行我素了,自立门户创立了SLOT A架构,实际上就是把SLOT 1转了180度,后来又主攻SOCKET A 架构,如果现在要买AMD CPU的话,那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采用VIA KT133芯片组的主板,一般为VT8363+686A,支持AMD钻龙、雷鸟CPU,下面列举的主板均为使用VIA KT133芯片组的主板。

1. 华硕A7V

华硕A7V的板身比较宽大,主板上集成Promise的IDE 控制芯片,使主板可以支持DMA100,华硕在发布这块主板时曾表示会破解钻龙和雷鸟CPU的倍频锁频,不过在发布以后迫于AMD的压力,在主板上去掉了支持超频的DIP开关,不过据最新的消息,从A7V 1.02版开始,又将恢复,如果消息属实的话,那这块主板无疑将是AMD支持者们的福音,这将是市场上唯一一块可以破解钻龙和雷鸟倍频的主板。因为超倍频的话,不用冒风险担心主板其他部件的稳定性,而且成功率要高得多。这块主板是最晚上市的KT133主板,总要有点什么才能吸引消费者,相信华硕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2. 大众AZ-11

大众这块板子实在叫人看不懂,整块电路板的设计好象是MicroATX+扩展槽+空白印刷电路,给人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不过怪异归怪异,毕竟大众和VIA的关系不一般,这块主板的性能还是很拔尖的,无论是游戏性能还是磁盘性能都在众多KT133主板中名列前茅,不失为一块优秀的主板,它的CPU外频只能在100-133的范围内调节,是一块以稳为主的主板。

3. 微星K7T Pro

第一眼看到这块主板,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该主板北桥芯片的45度设计,按照微星官方的说法,这是为了使北桥芯片到各个控制部件的导线长度相等,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这款主板有很好的稳定性,不过没有提供外频的调节装置,主板上没有提供DMA100的控制芯片,不过有些主板捆绑了微星6915控制卡,以提供DMA100的支持,不过这块卡没有BIOS,只能在K7T Pro等主板BIOS中包含该卡信息的微星主板上使用。

4. 技嘉7ZX

这块技嘉7ZX主板也是以稳定为主,做工精良,板上集成了Creative CT5880声卡,使用技嘉专利的双BIOS,保证主板的安全,主板外频可在95—133之间调节,AGP插槽有防松搭扣,设计很体贴。该款主板有一个变种GA-7ZX-1,省略了双BIOS和CT5880声卡,价格也比较便宜,是实惠之选。

VIA KT133主板由KX133演化而来,无论从芯片的设计还是运行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来看,都已经比较成熟,无愧于AMD CPU的最佳拍挡。

五、另类篇

市场上还有一些主板附带了一些比较少见的功能,笔者把他们归为另类主板,他们另类在什 么地方呢?请看:

1. 升技KT7 RAID

升技KT7 RAID为标准的KT133主板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功能,利用板上集成的HighPoint 370控制芯片,提供了DMA100和0(级联)、1(镜像)、0+1三种模式的IDE RAID功能。RAID功能一般在服务器级别的主板上才有,升技把它集成在主板上,为发烧友们提供了超级的硬盘性能。升技这块主板稳定性极佳,大家可以看到CPU插槽旁的6颗BUFFER,这在以前升技的BX主板上也见过,这对主板的稳定性大有好处,实际使用效果也是如此。有点夸张的是这块主板的北桥芯片上居然使用风扇来散热!让人吃惊不小,不过这也可以看出升技为了主板的稳定性而尽的心思。

2. 技嘉6VX7-1394

看到这块主板的名字,相信大部分读者会猜到这块主板另类在什么地方了:它在主板上集成了TI的IEEE1394(俗称火线)控制芯片,并带有三个接口,提供400Mbps速率的连接。类似的主板我记得好像只有华硕出过一块P3B-F 1394,还是MicroATX结构的,也没有在中国大陆正式销售过。现在拥有数码摄像机(DV)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而这些摄像机清一色的使用火线接口与电脑联接,目前市场上的IEEE1394转接卡还不是很多,价格也比较贵,而这块以技嘉6VX7-4X为基板的主板,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火线接口的支持,售价大约为1300多元,主板其他规格和6VX7-4X一模一样,使用VIA APOLLO 133A芯片组,主板上没有集成声卡,因为位置让火线接口的芯片给占了。

介绍的所有主板都是目前市场上买得到的主流产品,总体来说性能上BX和815E主板要好一点,VIA的稍差,不过因为售价比较低,所以性价比很高,一般家庭应用也已经足够了,笔者的建议是普通家庭买APOLLO 133A就足够了,发烧友或者追求稳定的用户买BX或者815E比较好,同时也别忘了AMD,KT133主板搭配钻龙CPU绝对是低端市场的佼佼者,以赛扬的价格拥有近乎PIII的性能,实在是普通玩家和家庭用户的上上之选,同时KT133搭配雷鸟CPU则是高端市场的一员猛将,如果你信任AMD的话,选它没错,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给现有的主流显卡品牌排名 排15个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XFX,蓝宝,丽台,华硕,影驰,艾尔莎,祥升,还有板块3巨头华硕,技嘉,微星,其实排名在各地区不同,在中国,像七彩虹,双敏,小影霸这些同德卡都很好卖,其实质量并不好,想板块3巨头在中国显卡销量都不理想,反正AIC的的卡就是比同德好,在中国影弛不错

N卡和A卡各品牌的前三位是谁?

上课 资料来之不易珍惜!

铭暄、盈通、昂达、七彩虹、双敏小影霸的低端:由深圳的同德(Palit)代工,质量一般,但市场销量很大

2、铭暄、盈通、昂达、七彩虹、双敏小影霸的中高端:ATI的由蓝宝或者撼迅(PowerColor)代工,nVidia的由承启代工,双敏还有青云代工的

3、迪兰恒进:由台湾撼迅代工

4、斯巴达克:捷波代工

5、松景:有精英代工

6、双捷:由青云代工

7、Elsa:现在已经在昂达手里了,有些是微星或者技嘉代工的,其余跟昂达没什么区别

8、新天下小影霸:高端是承启做的,其余都是深圳板卡一条街出的

一线品牌:

都是国际品牌,世界级的大厂,共同特点是研发能力强,产品线齐全,品质也更出众。由于主板和显卡生产工艺接近,因此许多主板大厂同时也是显卡大厂。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原本属于一线品牌的昔日的显卡业巨头——大力神(Hercules)迫于竞争压力已经退出了显卡市场。

微星(MSI):A+N

微星已经连续几年坐在显卡出货量头把交椅的位子上,2004年仍以800万片的成绩位居世界第一。微星拥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是少数几家能独立推出优化的非公版显卡的厂商之一。其显卡的做工性能都相当出色,但是微星的渠道相对还不是很畅通,在国内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买到,而且有时会受到断货的困扰。

华硕(ASUS):A+N

2004年华硕显卡出货量约790万片,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华硕显卡的品质自然不用说,研发能力更是不凡,他的高端显卡往往都是优化加强的非公版。作为主板业的霸主,华硕当然不能忍受显卡方面的落后,近两年华硕在显卡业务上逐渐开始发力,将对微星的老大地位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撼迅(PowerColor):A

同样是来自我国台湾的厂商,在大陆的品牌叫做“迪兰恒进(Dataland)”,撼讯显卡做工精良,高端尤其出众。2004年撼讯出货量为400万片,位列全球第三,同时还是ATI的三大合作伙伴之一。对于喜欢A卡的朋友来说,撼讯(迪兰恒进)是不错的选择。

丽台(Leadtek):N

资深的显卡制造商,是nVidia最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不但能生产娱乐级显卡,而且是亚洲唯一能生产nVidia的Quadro系列专业绘图卡的厂商,另外丽台的电视卡在业内口碑也相当不错。丽台显卡一贯做工优异,虽然较贵,但确实物有所值。2004年丽台的出货量为300万

片,位居五强之列。

技嘉(Gigabyte):A+N

相对于微星华硕,技嘉与ATI的合作更早,目前也是ATI的三大伙伴之一,2004年的出货量同为300万片。技嘉的高端显卡设计独到、品质出众,但是中低端的很多型号都是由同德(下文将介绍)代工的缩水卡,做工相对较差。目前的情况是,红色PCB的技嘉显卡来自同德,而蓝色PCB的才是技嘉自己制造。另外技嘉还有个子公司台湾精星(GigaCube),一直以通路订单为主,主要面向中低端显卡市场。

蓝宝石(Sapphire):A

蓝宝石的公司名称叫做柏能(PC Partner),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他的前身是“ATI原厂显卡”的代工厂,有着十年的A卡制造经验,是ATI的最大合作伙伴,而且目前在海外销售的原厂A卡仍然由柏能制造。蓝宝石显卡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出厂方式均严格执行ATI的生产标准,采用优质电子元器件及附件,稳定性、兼容性都非常出色,堪称A卡典范。柏能官方没有公布出货量的准确数量,据估计应该有数百万片(本人从某个渠道得到的数字是900万片,但未经证实),不论如何,其一线大厂的称号当之无愧。

无冕之王:

鸿海(Foxconn):A+N

鸿海(富士康)一直以来都给戴尔、惠普等许多一线品牌机代工生产显卡,去年鸿海相继收购了撼迅和丽台两家实力派厂商,并且逐渐转为他们代工。这样算来,2004年鸿海集团的显卡出货总量超过1000万片,已经是事实上的显卡业霸主。但是到目前为止鸿海还没有推出自有品牌,所以他现在只能做无冕之王。

黑帮老大:

同德(Palit):A+N

同德生产的显卡几乎全都给其它品牌代工,2004年出货量约为600万片。虽然同德也能生产质量过硬的高端显卡,但他不具备自有品牌,并且其客户都是以七彩虹为首的众多没有生产能力的渠道商,这使得他可以大胆的偷工减料,经常性地推出低价低质的缩水卡(虽然这可能并不是他的本意),而同德自己却始终潜伏在幕后,称他为黑帮老大再合适不过了。

二线品牌:

虽然规模不及一线大厂,但他们仍然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产品也各具特色,品质也较为出众。此外帝盟(Diamond)、以声卡闻名的德国坦克(TerraTec)两个实力派的二线品牌已经先后退出显卡市场。

艾尔莎(ELSA):A+N

来自德国的艾尔莎曾经一度是显卡业霸主,他的产品几乎都是改进的非公版,做工极其出色,而且他还具有开发非公版驱动的能力,这是其它显卡厂商无法比拟的。不幸的是艾尔莎总公司因投资失误而破产,现在我们能见到的艾尔莎显卡基本上都来自于亚洲艾尔莎,主要由几个台湾厂商代工生产,品质还算出色,同时还能生产FireGL系列专业显卡,但和以前的艾尔莎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耕升(Gainward):N

由中国台湾耕宇出品,因为在大陆遭到抢注而更名为耕升。耕升显卡一贯做工豪华、且超频能力异常出众,有着“显卡中的升技”的美称,“神奇跳线”在业内也是独树一帜。耕升虽然受到了众多DIYer的青睐,但他太注重技术却忽略了宣传,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企业因此持续亏损。04年底耕升被同德(Palit)收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耕升的品牌保留了下来,相信重新整合后的耕升不会让众多玩家失望的!

讯景(XFX):N

制造商是松景科技,也来自中国台湾。以前松景一直致力于OEM业务,进入DIY市场虽然仅两年,但成长迅速。讯景推出新卡的很快,而且产品线非常齐全,除常规显卡之外还有Personal Cinema系列显卡以及nVIDIA NVTV电视卡,做工出众,目前讯景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玩家的喜爱。

旌宇(Sparkle):N

又一家中国台湾的企业,有着20年的显卡制造经验,算的上是老牌劲旅了。显卡做工用料都不错,性价比也较高。

影驰(GALAXY):N

这个品牌来自香港,由嘉威科技出品。影驰显卡在DIY方面颇为用心,显卡做工华丽,并且在散热器和超频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在国内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映众(Inno3D):N

也是香港的品牌,公司名叫做中天(InnoVISION),因此也有人称其为中天显卡,做工比较出色。另外这家公司还能生产InnoDV系列电视/视频卡,InnoAX系列声卡等产品,技术实力颇为不俗。

天扬(GrandMars):A+N

同样来自香港,与另外几家厂商不同的是他同时销售基于两家芯片的显卡,不过其产品都是代工生产,代工商主要是前文提到的技嘉子公司精星(GigaCube),做工不错,超频能力也不俗。

超卓天彩(SuperGrece):A

来自欧洲的著名显卡品牌,是ATI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显卡品质出色,前两年曾经在国内做过一些宣传推广,不过现在比较少见了。

创新(Creative):A+N

著名的声卡品牌,实际上在显卡业创新的地位也很高,鼎鼎大名的3D Labs已经是创新的子公司。创新的民用显卡主要由微星等大厂带工生产,品质出众,但不太容易见到。

康博(Compro):N

提到这个品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启示录”系列电视/视频产品,其实这家公司很早就从事显卡代工生产,他的自有品牌显卡推广力度一直不大,不过做工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阿斯马特(Asmart):N

中国台湾的老品牌,制造商是顶神科技,显卡还不错,但是比较少见。

丽源(Mediamax):N

为了巩固在中国大陆的市场,nVidia与国内著名代理商佳都集团联手,于今年4月推出了这个新品牌,因此丽源可以算得上是嫡系N派了。目前他的显卡比较少见,从图片上看,中高端产品都不错,但低端某些型号稍差。面对国内众多无能品牌的联手打压,丽源的前途未卜。

现在装机使用的比较多的主流主板有哪些?随便说几个。

电脑主机板是整台电脑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整个主板的控制中心主板芯片组,是整块主板的心脏,486时代的主机板芯片组群龙纷争,到586时代,随着业界老大Intel 430FX芯片组的横空出世,其他主板芯片组生产厂商一下都黯然失色了,Intel的主板芯片组稳定、兼容性好(当时都是Intel自家的CPU),快,一下子占领了80%的市场,其他主板芯片组的生产厂商只剩下台湾的VIA、SIS、Ali等少数几家苟言残存,Intel在430FX后又推出了VX、HX、TX等一系列成功的芯片组,当时如果买586级别的主机板,关心的不是该买Intel的还是VIA的,而是该买HX还是TX,后来PII时代Intel更是推出了史诗般的产品440BX,这块IT界技术寿命最长的集成电路直到现在仍然是市场上的主角,整整两年BX芯片组热销不断,不知道这个“BX神话”还要持续多久。但也正是BX的辉煌造成了Intel的麻痹大意,认为整个主板界惟我独尊,BX服役两年一直没有很好的接班人,810根本不能算主流,这种整合芯片组对零售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820又麻烦多多,一会儿搭配的RDRAM是天价(价格为在同等容量SDRAM的价格后加一个0),一会儿来了个只支持PC100的MTH,还没卖几块板子就被发现不能再卖了,出的问题还不小,只能回收,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台湾主板制造商,反正是Intel贴钱,自己乐得做一个好人,先是发布声明说自己的主板没问题,说自己的工程师已经修正了错误,然后又开出很优厚的条件给消费者替换,这样自己的形象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成了大好人,最后所有的气都只能撒到Intel这个倒霉蛋上。就在Intel出这乱那乱的时候,台湾的VIA(威盛)却在不声不响完善自己的产品,悄悄的蚕食Intel的市场,99年VIA APOLLO 133芯片组一炮打响,一改以往VIA的颓势,2000年初APOLLO 133A芯片组又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Intel毕竟是Intel,马上调整自己产品线,推出了810和820的混血儿815(E),力图重夺市场,使主板市场一片纷乱,我们还别忘了AMD这个主角,自K7以来,AMD自立门户,创立了SLOT A架构,现在又是SOCKET A,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把目前市场上能买的到的主流主板做一简单归类,加以分析,希望能给准备购机的读者做一参考。

一、INTEL BX篇

BX是市场上的老将了,凭借它的稳定、高效一直是热销产品,虽然不能支持很多新技术,但它仍是最快的主板,而且各大主板制造商不断完善BX主板的周边功能,使BX实现了对部分新技术的支持,如DMA66,今天在这里列举的BX主板都是带有附加DMA66控制芯片的板子。

1. 华硕CUBX 华硕主板名字凡是以CU开头的代表是SOCKET 370接口的,这块CUBX应该算是华硕BX主板的终极产品了,6条PCI、4条DIMM、5个USB、DMA66控制芯片……能用上的新技术都用上了,BX主板能做到这个样子也已经是江郎才尽了。这块主板秉承华硕一贯的优点:稳定、性能出众。实际使用感觉就是一个字:爽。就是价格稍微贵了一点,但我想追求稳定用户是不会介意的。总体评价:一块出色的主板,稳定高效,如果你钱多的话,又钟情于BX主板,那买它没错。

2. 技嘉BX7+

这是技嘉第二块附带DMA66控制芯片的BX主板,蓝色的电路板看上去很舒服,上一块是BX2000+,SLOT 1 架构,现在市场已经不多见了,技嘉主板的超频性能都不是太好,对非标准外频如75、83、124等支持的很不好,BIOS设置中也没有软超频选项,但稳定是技嘉主板的优良传统,况且现在高主频CPU可超的余地已经很小,使用电脑更多的是要稳定,技嘉BX7+提供了很好的稳定性,如果你的电脑是用来做一些负荷大,时间长的工作,如3DMAX渲染,超量的数学运算,那就非这块主板莫属了。

3. 微星BX MASTER千禧星

不知什么原因,一贯在新产品上喜欢抢先的微星这次却没有SOCKET 370接口并附带DMA66芯片的主板,我们只能介绍一下这块SLOT 1架构的BX产品。实际上这块主板的原型是微星以前的一块经典BX主板6163的改进型,这块主板的做工精良,不过还是有微星的老毛病:挑内存,常常会发生把单条双面128M内存识别成64M,所以买微星主板朋友最好带好内存试一下,由于现在的市场是SOCKET 370接口唱主角,所以这块主板现在买的人并不是很多。

4. 磐英BX7+

磐英这块主板的名字和技嘉BX7+一模一样,购买时别搞错了,也是一块终极BX主板大作,采用磐英的专利技术AGP SUPER2,保证AGP槽有充足的电流,使一些大功率显卡能稳定工作。该板有个显著的特点:主板上附加了DEBUG卡,电脑装完了点不亮,怎么办?这时DEBUG会显示一个数字,从说明书上查出该数字所对应的故障原因,这比微星的D-LED技术直观多了,而且报告也很准。随这块主板还附送Norton软件包,有最新版的Norton 杀毒软件以及Norton Ghost硬盘复制工具,很超值。

这些主板都是很成熟的产品,性能稳定,功能齐全,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工作都能提供上佳的性能表现,除了上133外频的CPU时有可能会造成显卡工作不稳定之外,其他几乎没什么缺点,价格一般在1100_1200元之间。

二、VIA APOLLO 133(A) 篇

VIA以前给人的印象总是技术落后,兼容性不佳,BUG多多,但自从APOLLO 133(北桥为693A)上市以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APOLLO 133芯片组以其支持133外频和DMA66两大卖点,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一些原来Intel的铁杆兄弟如华硕、技嘉、微星等主板制造大厂相继推出了APOLLO 133芯片组的主板,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2000年初,随着APOLLO 133A(北桥为694X)的大量出货,依靠其AGP 4X的卖点,现在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Intel了,许多杂志上发烧级的配置主板都推荐使用APOLLO 133A为芯片组的主板。下面列举的主板大部分是采用APOLLO 133A芯片组的370接口的主板,支持以下特性:133外频、DMA66、AGP4X。值得一提的是目前VIA的驱动做得很好,最新的VIA 4in1 4.24a版驱动已经相当成熟,所有VIA芯片组的主板都通用,一次安装就完成,而象Intel 815(E)却要重启两次才能安装完,而且顺序不能搞错了。

1. 华硕P3V/133

这是华硕首次正式以主流名字命名的非Intel芯片组主板,采用APOLLO 133(693A+596B)芯片组,现在市场上只卖700元不到,很实惠,使用这块主板一定要升级到最新的BIOS,因为它的第一版BIOS很不成熟,超频也极不稳定,但在升完BIOS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华硕主板了:稳定、流畅、兼容性好。这块主板采用了大量硬跳线设置,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缺点就是PCI槽少了一点,ISA槽多了一点,但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是足够了。华硕在这之后又推出了P3V/4X,采用694X芯片组,但据用户的反映,性能不是最佳,稳定性也一般,这里就不推荐了,华硕的重头戏是下面这块CUV4X。

2. 华硕CUV4X

这块主板的芯片组是694X+686A,SOCKET 370接口,CPU设置采用华硕专利的软跳线JumperFree,功能齐全,尤其是它的AGP插槽采用AGP Pro设计,这在目前的家用级主板市场上是绝无仅有的,AGP Pro的好处是为一些大功率的显卡提供了稳定的电流供应。这块主板使用的感觉还是一个字:爽。快,兼容性好,照例随板附送华硕的主板健康软件和OEM版的PC CILLIN98。缺点就是价格贵,是市场上少数几款售价超过1000元的用APOLLO 133A芯片组的主板,不过,你有钱的话就别再犹豫了,买它吧。

3. 微星 MS-6309

微星6309的芯片组是694X+686A,SOCKET 370接口,笔者自己也在用这块主板,它做工严谨,用料十足,CPU 设置采用微星本家的CPU PLUG &PLAY,主板上有D-LED报错灯。与绝大多数的主板不同的是它采用AMI的BIOS,而非AWARD。不过在使用中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超频过头点不亮的话,就只能开机箱短接跳线清BIOS了。不象一些主板可以按住某个键开机,恢复默认设置。总的来说,这块板的性能表现还是很不错的,1.6版以前的BIOS不能正确识别赛扬II,甚至有可能烧毁CPU,必须升级。现在最新的BIOS版本为1.7。

4. 技嘉6VX7-4X

技嘉的这块主板目前销量很大,因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6VX7-4X都集成CT5880声卡芯片,售价为960元左右,很实惠。主板上采用DIP调节开关设置CPU频率,和微星6309一样,使用了AMI的BIOS,不过在BIOS中没有软跳线设置。这块主板出于成本考虑没有使用技嘉专利的双BIOS,不过和所有技嘉主板一样,都装有AGP防松搭扣,可以防止AGP显卡的松动,很实用。追求稳定的用户选这块错不了。

5. 梅捷7VCA

梅捷这块7VCA主板也是采用VIA APOLLO 133A芯片组的精品之作,这块主板的最大特色是采用图形界面的开机画面,一改一般主板死气沉沉的自检画面,内存、硬盘等各项设备的情况一目了然,CPU的频率设置采用BIOS软跳线设计,这也是梅捷的一贯传统,不过由于梅捷在台湾只能算是二线厂商,在大陆的宣传攻势也不如其他几家主板那样猛烈,所以在卖这块主板的商家并不是很多,但不可否认,这块主板的的确确是一块精品,值得您的选购。

6. 大众FA11

提到VIA就不能不提大众,大众是VIA的控股集团之一,和VIA的关系不可谓不密切,每次VIA的芯片组一发布,大众总是第一个响应,相应的大众的VIA芯片组主板性能总是高人一筹,在各方面的测试中,大众主板的性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大众在VIA主板的制造和研发方面的确有自己的一套,笔者以前用过一块大众的VA 503+(MVP3)主板,在几次BIOS更新后无论是兼容性还是都堪称一流,甚至让向来和VIA主板水火不容的S90声卡在WIN98下正常工作,实在是厉害。同样这块FA11也不会让您失望的,代表着VIA芯片组的最高性能表现。

这些采用VIA APOLLO 133(A)芯片组的主板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当红小生,价格一般在900_1000元之间,品牌质量都有保证,性价比很高,不过VIA芯片组的执行效能还不是很理想,和BX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但对付普通家用、学习、游戏都已经是足够,装机商业乐于推荐这些主板,因为利润空间比BX要大,而且在一块杂牌BX主板和一块名牌VIA主板之间,用户往往更看重品牌,更愿意选择名牌。另外这次VIA的兼容性还是很让人满意的,能和各种显卡和平相处,当然前提是别忘了装VIA 4in1驱动。

三、Intel 815(E)篇

Intel的815(E)芯片组本来并不会出现在Intel的产品线中,是820的惨败才生出815这个混血儿,不过这个混血儿倒是面面俱到,PC133、AGP4X、DMA66/100……现在流行什么就支持什么,不过815(E)主板不能上老赛扬,只能用赛扬II和铜矿,815(E)集成Intel I752显卡,不过以I752的性能只能应付日常办公之用,经常要使用3D加速的话还是要用外加的显卡,815(E)目前的市场售价比较贵,最便宜的要1200多,一般都要1350_1600元。815和815E的区别在于后者支持DMA100而前者不支持,下面介绍的主板都是采用815E芯片组的主板。

1. 华硕CUSL2

华硕总是给人以王者的风范,这块CUSL2处处透着唯我独尊的气势,ASUS CUSL2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是目前唯一拥有两条CNR插槽的主板,第六条PCI插槽的宽度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二,夹在两条CNR中间,虽然有些怪,但却能保证所有的插槽都能用,815E都集成了AC97声卡,但华硕却把它剔除了,的确,在笔者看来AC97声卡“不配”做在815E主板上,不过为了市场需要,华硕也发布了含AC97声卡的CUSL2,价格也要贵上几十元。CPU频率设置方面,CUSL2可以用硬跳线,也可以用BIOS软跳线。和CUV4X一样,这块主板的AGP插槽也做成AGP Pro。另外,当CPU频率设置过高导致系统无法自检时,主板会默认为安全设置,BIOS会跳出一个CPU 配置窗口让你重新设定,这个功能很有用。这块主板还支持华硕最新的Asus Live Update,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在线升级BIOS,DOS即将消失,这项新技术的推出实在是太及时了。不过这块主板的售价比较贵,但我想真正的发烧友是不会拒绝这块精品的。

2. 技嘉6OXM7E

技嘉这次也出手不凡,虽然主板的名字很难记,但并不影响它的实力,双BIOS、STR等技嘉的独门绝活都用上了,板上集成了CT5880声卡芯片,效果很不错,从来不提超频的技嘉这次也羞羞答答的玩起了超频,不过是通过WINDOWS下的一个超频软件EasyTureIII来设置,另外技嘉也有自己的在线升级BIOS软件:@BIOS。由于集成了声卡,所以售价要超过1500,不过还有一个选择:6OXM7E-1,是这块版的简化板,声卡为AC97,没有双BIOS和STR,其他都一样,售价也便宜多了。是个实惠的选择。

3. 微星815E Pro

微星的这块815E Pro是较早上市的一块815E主板,性能一般,而且微星一贯挑内存的毛病还是没能改掉,而且BIOS中的CPU 外频设置只能在66-100,100-133,>133三个频段内设置,要突破频段则要用硬跳线来设置,不过总体来说这块主板还是比较稳定的,做工精良,用料十足,其AC97音效也很不错。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没有散热片,高温下工作不是非常稳定,作为微星的第一块815E主板,还不够成熟,相信微星会在以后的产品中加以改进的。

4. 升技SE6

升技SE6是最早上市的815E主板,也是售价最便宜的815E主板,只要1200多元,使用升技专利的SOFTMENU II软跳线设置CPU频率,没有频段的限制,声音部分采用AC97解码,也可以外加声卡,总体而言,这是一款中规中矩的主板,没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地方,运行效能也属中游水平,不过其超低的价位倒是很有吸引力,也使它的性价比显得很高,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815E主板目前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高,集成的I752显卡也有如鸡肋,以815E和VIA694X的差价已经足够买一块TNT2 M64显卡了,性能比I752不知要好多少。由于I752的显示输出占用了一个COM口的位置,所以COM2要从主板上接出到后挡板上,不是非常方便。另外由于815E太新了,连WINDOWS 2000也不能识别,要安装专门的驱动程序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而且安装的顺序也不能搞错,先装WINDOWS INF PATCH,重启后再装DMA驱动和其他部件的驱动,不如VIA 4in1一次搞定那么简单。

四、AMD 篇

AMD自从推出K7以来,就开始我行我素了,自立门户创立了SLOT A架构,实际上就是把SLOT 1转了180度,后来又主攻SOCKET A 架构,如果现在要买AMD CPU的话,那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采用VIA KT133芯片组的主板,一般为VT8363+686A,支持AMD钻龙、雷鸟CPU,下面列举的主板均为使用VIA KT133芯片组的主板。

1. 华硕A7V

华硕A7V的板身比较宽大,主板上集成Promise的IDE 控制芯片,使主板可以支持DMA100,华硕在发布这块主板时曾表示会破解钻龙和雷鸟CPU的倍频锁频,不过在发布以后迫于AMD的压力,在主板上去掉了支持超频的DIP开关,不过据最新的消息,从A7V 1.02版开始,又将恢复,如果消息属实的话,那这块主板无疑将是AMD支持者们的福音,这将是市场上唯一一块可以破解钻龙和雷鸟倍频的主板。因为超倍频的话,不用冒风险担心主板其他部件的稳定性,而且成功率要高得多。这块主板是最晚上市的KT133主板,总要有点什么才能吸引消费者,相信华硕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2. 大众AZ-11

大众这块板子实在叫人看不懂,整块电路板的设计好象是MicroATX+扩展槽+空白印刷电路,给人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不过怪异归怪异,毕竟大众和VIA的关系不一般,这块主板的性能还是很拔尖的,无论是游戏性能还是磁盘性能都在众多KT133主板中名列前茅,不失为一块优秀的主板,它的CPU外频只能在100-133的范围内调节,是一块以稳为主的主板。

3. 微星K7T Pro

第一眼看到这块主板,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该主板北桥芯片的45度设计,按照微星官方的说法,这是为了使北桥芯片到各个控制部件的导线长度相等,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这款主板有很好的稳定性,不过没有提供外频的调节装置,主板上没有提供DMA100的控制芯片,不过有些主板捆绑了微星6915控制卡,以提供DMA100的支持,不过这块卡没有BIOS,只能在K7T Pro等主板BIOS中包含该卡信息的微星主板上使用。

4. 技嘉7ZX

这块技嘉7ZX主板也是以稳定为主,做工精良,板上集成了Creative CT5880声卡,使用技嘉专利的双BIOS,保证主板的安全,主板外频可在95—133之间调节,AGP插槽有防松搭扣,设计很体贴。该款主板有一个变种GA-7ZX-1,省略了双BIOS和CT5880声卡,价格也比较便宜,是实惠之选。

VIA KT133主板由KX133演化而来,无论从芯片的设计还是运行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来看,都已经比较成熟,无愧于AMD CPU的最佳拍挡。

五、另类篇

市场上还有一些主板附带了一些比较少见的功能,笔者把他们归为另类主板,他们另类在什 么地方呢?请看:

1. 升技KT7 RAID

升技KT7 RAID为标准的KT133主板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功能,利用板上集成的HighPoint 370控制芯片,提供了DMA100和0(级联)、1(镜像)、0+1三种模式的IDE RAID功能。RAID功能一般在服务器级别的主板上才有,升技把它集成在主板上,为发烧友们提供了超级的硬盘性能。升技这块主板稳定性极佳,大家可以看到CPU插槽旁的6颗BUFFER,这在以前升技的BX主板上也见过,这对主板的稳定性大有好处,实际使用效果也是如此。有点夸张的是这块主板的北桥芯片上居然使用风扇来散热!让人吃惊不小,不过这也可以看出升技为了主板的稳定性而尽的心思。

2. 技嘉6VX7-1394

看到这块主板的名字,相信大部分读者会猜到这块主板另类在什么地方了:它在主板上集成了TI的IEEE1394(俗称火线)控制芯片,并带有三个接口,提供400Mbps速率的连接。类似的主板我记得好像只有华硕出过一块P3B-F 1394,还是MicroATX结构的,也没有在中国大陆正式销售过。现在拥有数码摄像机(DV)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而这些摄像机清一色的使用火线接口与电脑联接,目前市场上的IEEE1394转接卡还不是很多,价格也比较贵,而这块以技嘉6VX7-4X为基板的主板,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对火线接口的支持,售价大约为1300多元,主板其他规格和6VX7-4X一模一样,使用VIA APOLLO 133A芯片组,主板上没有集成声卡,因为位置让火线接口的芯片给占了。

介绍的所有主板都是目前市场上买得到的主流产品,总体来说性能上BX和815E主板要好一点,VIA的稍差,不过因为售价比较低,所以性价比很高,一般家庭应用也已经足够了,笔者的建议是普通家庭买APOLLO 133A就足够了,发烧友或者追求稳定的用户买BX或者815E比较好,同时也别忘了AMD,KT133主板搭配钻龙CPU绝对是低端市场的佼佼者,以赛扬的价格拥有近乎PIII的性能,实在是普通玩家和家庭用户的上上之选,同时KT133搭配雷鸟CPU则是高端市场的一员猛将,如果你信任AMD的话,选它没错,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